2004年, 第2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4-10-15
  

  • 全选
    |
  • 肖扬;鲁凌云;?咚?谢玉明;徐大勇
    . 2004, 28(5):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基于二维离散小波变换的交通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 建立了交通数据的空-时模型,所提出的二维离散小波变换算法利用交通数据的二维空-时特征, 去除传感器噪声,得到良好的数据压缩结果,压缩比为20~40.同时给出了基于二维离散小波变换的交通数据压缩编码原理. 采用北京市三环路检测断面测得的交通数据,验证所提出的算法是有效的.
  • 彭双和;韩臻;沈昌祥
    . 2004, 28(5): 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必须设置应用边界安全设备.本文采取双服务器认证的方式,提出了一种扩展应用边界安全设备的认证方法,解决了一般的应用边界安全设备(如Socksv5服务器)使用用户名/口令字认证易受被动攻击等问题.新提出的用户名/口令字认证方式在安全性上比原有的方式具有更高的抗攻击的能力,而且用户还能自由地更改应用边界安全设备上自己的口令字.实验结果表明,效率上与原有的用户名/口令字认证方式基本保持一致.
  • 刘蕴辉;罗四维;李爱军;俞翰斌
    . 2004, 28(5): 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神经网络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网络的学习能力,通过对神经网络内部权值的调整,学习外部环境结构的特征和信息的表示.从信息几何的角度,对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几何描述,并将神经网络的学习问题转化为,最小化外部环境表示的真实分布与网络模型表示的逼近分布之间的"距离",并证明了对于可编码成指数簇流形的神经网络是凸规划问题.为神经网络学习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也为在高维非线性空间中解决网络学习问题的有效性,从信息几何的角度给出了一种解释.
  • 徐薇;黄厚宽;秦勇
    . 2004, 28(5):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时空数据挖掘的铁路客流预测方法,该方法一方面采用统计学原理对目标对象本身的时序进行预测,另一方面通过神经网络解算相邻对象的空间影响,最后使用线性回归得到综合预测结果.采用该方法对某铁路直通区段2004年春运期间旅客总发送量进行预测,与不考虑空间影响的预测方法相比,预测精度有所改善.
  • 黄友能
    . 2004, 28(5): 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可移植的角度对自然语言生成系统中任务域处理进行了研究,结合面向对象的知识库的基本理论,从知识表示、知识获取、知识推理、知识更新等方面提出了可移植的自然语言生成系统中知识库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 王智;张玉金;周志华;任国斌;娄淑琴;荆涛
    . 2004, 28(5):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全矢量特征方程得到光子晶体光纤中的模式特征后,忽略光纤损耗、三阶以上的色散和非线性,研究了高斯脉冲在椭圆孔光子晶体光纤中传输时的矢量演化特性,得到光纤中任意时刻的横向电场分布及两个偏振分量之间的相位关系.在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同一横截面上,不同位置的两个偏振态分量之间相位差不同,因而总电场的偏振态不一致,光电场和固有双折射引起的偏振态之间的相位差都关于光纤中心对称.
  • 刘爱明;吴重庆;龚岩栋;高华丽;沈平
    . 2004, 28(5):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双端口全光光开关.这种开关以一个平行排列3×3耦合器作为其核心元件,具有类似于非线性光学环路镜(NOLM)和T比特光学非对称解复用器(TOAD)的结构.由于这种光开关是基于SOA的,所以它结构紧凑,易于集成,而且需要很小的控制光功率(几个mW).这种光开关具有两个开关端口,满足了一些特殊应用场合的需要.论文中给出了双端口全光开关的单脉冲2.5 Gb/s开关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开关可以实现两个端口的开关光信号同时输出,开关消光比达到了20 dB以上.
  • 刘亚伟;荆涛;冯玉珉
    . 2004, 28(5): 3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改进型MPEG视频流量模型,利用消除趋势项、滑动平均过程等方式建模,并根据实际流量的分布,将预测流量进行概率分布转换.大量的仿真实验等方面说明,在预测误差、尾部概率分布、自相关函数和自相似性及GOP、视频帧两个时间尺度上,该模型同时兼顾了长时相关性和短时相关性,并保持了与实际流量相一致的自相似性.
  • 熊磊;姚冬苹;谈振辉;牟丹
    . 2004, 28(5): 3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FPGA实现删除卷积码Viterbi软判决译码,与传统方式相比,提高了译码器的工作速度和可靠性,降低了功耗.在译码器的设计中,提出了"ACS全复用结构"和采用路径的相对量度取代绝对量度的方法,并得出了相对量度的上边界,从而有效地降低译码器的复杂度,使得利用单片FPGA芯片实现删除卷积码Viterbi软判决译码成为现实.对各种软判决的距离度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采用"1范数"和相关值取代欧氏距离最为合适.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译码器具有良好的性能,与理论边界值只有0.2~0.4 dB的差距.
  • 胡九川;刘鸿飞;张宏科;张思东
    . 2004, 28(5): 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种基于资源供需平衡、简单表示资源供求状态信息的新概念--质量水平涨落函数,并据此推广一般的质量路由算法.仿真实验表明新算法可有效地应用于稳定服务质量水平、平衡网络负载和控制网络震荡等环节.
  • 刘鸿飞;胡九川;李丽君;张宏科
    . 2004, 28(5): 4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IEEE802.11e在信道负载增加和信道性能恶化的情况下为优先级流提供QoS时,系统性能存在不稳定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MAC算法(MEDCF),站点根据网络中的负载情况和信道的误码率自动调整竞争窗口大小、退避时间及数据帧长度.使信道在不同的负载和变化的信道特性下都能够在稳定系统吞吐量的同时,保证不同优先级数据流对QoS的需求.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 张云飞;李绍龙;陈常嘉;张舒
    . 2004, 28(5): 49-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个稳定的基于网络坐标多业务有偿服务P2P体系结构即CIPS-P2P,使用网络坐标来提高距离敏感型应用的性能,引进信誉度和金钱点数来保证PC机实现盈利,同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提出用户可编程机制来方便终端用户发展新业务,该机制与金钱点数机制协同作用,驱动节点更新和改进服务.并论述了基于这一体系结构两个应用,即文件共享服务和中小规模网络计算.
  • 牛艳花;张思东;张宏科
    . 2004, 28(5): 5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OSPF是最广泛应用的路由协议之一,目前国内外路由器基本实现了SNMPv2对OSPFv2的管理,而对于IPv6下的最新版本OSPFv3,IETF小组至今未提出与其管理信息库相关的RFC.本文在深入研究SNMPv3管理机制及OSPFv3协议原理的基础上,提出OSPFv3 MIB的设计方案,并且实现了SNMPv3对OSPFv3的管理.
  • 李建昊;张宏科
    . 2004, 28(5): 58-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深入研究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的从IPv4向IPv6平稳过渡的3种机制(双栈、隧道和协议转换)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双栈和隧道的具体实现技术,并提出利用双栈与隧道技术的协同工作来建构IPv6网络,最后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显示出这种技术的优势.
  • 王利清;魏学业;温伟刚;谢涛
    . 2004, 28(5): 6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吸引子的分形维数是描述非线性系统的一个重要参数.从电流模式Buck-Boost电路由有序到混沌的仿真研究出发,获取电路相空间中的状态向量数据,基于关联维数的G-P算法,应用MATLAB软件研究了电路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电路吸引子的关联维数,找出了电路演化过程中吸引子的几何特性变化规律.从分形理论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了电流模式Buck-Boost电路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
  • 温晓军;刘云;张振江
    . 2004, 28(5):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GHZ)三重态量子相干性的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可以应用在量子通信网络当中.
  • 崔嵬;李承恕
    . 2004, 28(5): 69-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并用电路实现了一种改进的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算法.改进的算法克服了传统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产生随机数的速度受字长制约的限制,其电路结构能够快速地产生任意字长的伪随机序列.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该结构的结果表明,改进的LFSR算法能极大地提高数据吞吐率,采用改进结构合成的随机序列统计特性好.
  • 马连川;刘波;王皓
    . 2004, 28(5):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在SPI总线上利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安全码和停等式自动反馈重传(ARQ)实现安全相关闭环传输的方法,给出了硬件电路设计方法和仿真结果.
  • 郑宝辉;张宏科;孙金荣
    . 2004, 28(5): 76-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讨论数字电视调谐器本振相位噪声和分析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DDS与锁相环(PLL)混合电路用于调谐器本振的方法,可使其在所用频率点上无相位截断噪声,从而使调谐器本振的相位噪声大大改善,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 洪鑫;盛珣华
    . 2004, 28(5): 80-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数学模型复杂的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跟踪问题,使用模糊整定的比例微分控制算法.该控制方法参考模糊控制的思想,将位置和方向误差分成若干个模糊集合,使比例微分控制器参数能够根据机器人的状态进行调节.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机器人的路径跟踪控制中效果良好.
  • 郑伟;刘云
    . 2004, 28(5): 8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子拍卖是一种新兴的交易方式.本文介绍了山东寿光蔬菜市场电子拍卖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详细分析了该电子拍卖系统中所使用到的具有创新性的思想和技术,最后对电子拍卖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 王冬海;唐涛;张建明
    . 2004, 28(5): 88-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个用USB接口来实现PC机与IC卡读卡器接口的方法,设计了相应的硬件电路、固件程序及Windows设备驱动程序,对比分析了基于USB接口的IC卡读卡器与传统的基于RS232接口IC卡读卡器的不同点,表明USB总线接口传输速度比传统RS232接口快7~8倍.
  • 宋一扬;李金平
    . 2004, 28(5): 9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语音识别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基于ARM和DSP芯片的语音识别子系统,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的语音识别,该语音识别子系统由ARM和DSP芯片为核心,配合其他功能电路,能够独立完成语音识别的工作,ARM芯片作为系统的控制芯片,DSP芯片负责对语音信号的隐马尔可夫模型建立,从而使得嵌入式系统的语音识别更为方便简捷,并且该子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可剪裁性.
  • 王伟;周茂峰
    . 2004, 28(5): 95-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研究超宽带系统的信道传输和最佳接收的基础上,提出超宽带-正交频分复用(UWB-OFDM)系统的接收结构,引入叠加导频技术来实现UWB-OFDM系统的时间与频率同步,在此基础上解决Rake接收和多址接入等关键问题.
  • 张存山;范瑜
    . 2004, 28(5): 9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进行永磁无刷电机的研制中,用解析式表达了气隙磁场的分布函数,导出了极弧系数及方波气隙磁场下的反电势的表达式,提出在大功率无刷电机的电势平衡方程中,由于电流大、绕组电阻小,不仅要考虑导通时功率IGBT的管压降,还应考虑导通时功率IGBT的电阻作用.
  • 刁利军;刘志刚;周鑫
    . 2004, 28(5): 103-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简要分析多重化变换器和多级H桥并联变换器系统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傅里叶分解的方法分析了多级H桥并联变换器消除低次谐波的机理,结果表明9个H桥并联变换器可以消除n=18k±1(k=1,2,3,...)次以外的谐波,具有减少对电网谐波污染的优点.最后,给出了PSPICE仿真和系统实验波形.
  • 马继辉;张仲义;任远
    . 2004, 28(5): 108-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基于Multi-Agent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提出了闭环ScmAgent供应链管理模型,在开放的INTERNET上提出了虚拟ScmAgent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ScmAgent迁移、寻址模型和算法,有效地解决了通信的高效性和可靠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