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郑连清(1964—),男,浙江金华人,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email: lqzheng64@cqu.edu.cn
电容电压排序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MMC电容电压均衡方法,传统的排序算法会导致子模块反复投切,造成器件开关频率过高,增加了MMC的运行损耗.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方法,即由允许的电容电压偏差大小和桥臂电流计算出维持子模块电压均衡所需的最小排序频率,并将排序频率控制在该最小值处,减少了不必要的子模块投切次数,从而在较低的开关频率下维持各子模块电压的均衡.在Simulink中搭建了MMC仿真模型,对改进前后的两种方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排序法能够有效降低开关频率,降幅可达70%.
The capacitor voltage sorting algorithm i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equalizing MMC(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capacitor voltages.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sort algorithm leads to the submodules switched repeatedly. The high switching frequency increases the system loss. Therefore, an improved method is proposed, which can reduce the switching frequency by controlling the sorting frequency. The sorting frequency is the minimum for equalizing voltages that is calculated by the capacitor voltage difference and arm current. So the submodule voltages can be equalized at a low switching frequency. Finally, a MMC simulation model is built in Simulink to compare the two method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roveme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sort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witching frequency, which the reduction is up to 70%.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MMC) , 在2001年由文献[1]R. Marquardt首次提出.MMC是一种级联结构的电压源型变换器, 具有承受高电压且输出电压谐波含量低、无需滤波器的优点.MMC解决了变换器对柔性直流输电的容量限制, 在高压直流输电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国内外的研究人员针对MMC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3, 4, 5], 其中, 子模块电压均衡控制是MMC控制中关键技术之一[6, 7, 8].
MMC电容电压排序法由于原理简单、易于实现和应用范围不受限制等特点, 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中都更具优势.然而传统的排序算法无条件地作用于每个触发过程, 即使子模块电压之间的差异很小, 其排序结果也会发生改变, 从而改变子模块的投切状态, 造成子模块不必要的反复投切, 导致过高的开关频率, 增加MMC的运行损耗.为了降低开关频率, 文献[9]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均压方法, 通过存储子模块投切状态, 使其尽可能保持原有状态, 有效地降低了开关频率.文献[10]通过限制排序次数, 只在切入的子模块数发生变化时, 才对电容电压进行排序, 虽然能够降低开关频率, 但受子模块数量的影响实际应用效果不佳.文献[11]提出了保持因子法, 通过保持因子稳固子模块的排序位置, 使各子模块具有一定保持原来投切状态的能力, 一定程度上降低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文献[12]采用双保持因子法和分组排序法, 既降低了开关频率又提高了排序速度.文献[13]通过设置触发条件在传统排序法和优化的排序算法之间进行选择, 降低开关频率的程度有限.文献[14]通过比较前后控制周期中投入子模块的个数及判断各桥臂子模块的电容电压与其平均值的偏差是否越界, 来决定是否重新计算触发脉冲, 提出了一种无需排序的均衡控制策略.以上这些优化方法, 相对复杂不利于工程应用.
经过分析可知, 采用电容电压排序均压法时, 降低开关频率的关键在于控制排序频率, 避免电容电压的微小变化对排序结果的影响, 进而影响子模块投切.本文作者提出了变频排序法, 减少了不必要的开关动作, 使子模块电压在较低的开关频率下保持均衡.
图1为MMC主电路和子模块的拓扑结构, 其桥臂由
根据图1, 由KVL得
于是
式中, j(j=a, b, c)相的输出电压uj随着j相上、下桥臂电压upj和unj之差的变化而变化.
控制MMC上、下桥臂切入子模块的个数即可控制upj和unj, 从而控制j相输出电压.因此可以根据输出电压uj确定上、下桥臂应切入的子模块数Npj和Nnj, 此外也可以采用载波移相或载波层叠等PWM调制法得到各个子模块的驱动信号, 然后统计“ 使子模块切入的” 驱动信号的个数, 从而得到Npj和Nnj为
式中:
经过调制确定了上、下桥臂所需切入的子模块数, 但并没有指明具体的子模块, 均压策略则是根据
传统的电容电压排序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均压方法, 按照恒定的频率将子模块按照电压大小排序, 然后在子模块充电时切入电压较低的子模块, 放电时切入电压较高的子模块, 通过“ 高放低冲” 的方法实现了子模块电压的均衡.在实际的MMC控制中, 各子模块电压经过AD采样再送入主控制器中进行排序, 由于控制器处理速度较快, 因此排序频率主要取决于采样频率.采样频率过低, 可能会使输出电压丢失电平、增加谐波含量[15].因此采样频率必须设置的足够高.而过高的采样频率必然导致排序频率较高, 子模块电压在下一次采样时电压大小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使得排序结果发生改变, 传统排序算法将根据投切规则重新分配触发脉冲.子模块的投切状态随之发生改变, 上一个控制周期被切入的子模块在当前周期可能部分甚至全部被切出, 下一个控制周期时又重复这一过程.子模块频繁的切入又切出主电路, 虽然保证了子模块电压的均衡, 但必然造成过高的开关频率, 产生较大的损耗.
从对传统排序法的分析可知, 降低开关频率可以通过降低排序频率来实现, 但是排序频率太低会使子模块之间产生较大的电压偏差.由于子模块电容电压的变化与桥臂电流相关, 为了平衡均压效果和开关频率之间的矛盾, 排序频率应随着桥臂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故本文提出了变频排序均压法.
变频排序法的思想:MMC子模块电容电压的变化与桥臂电流相关, 无论充电还是放电, 桥臂电流越大子模块电容电压变化越快.为了控制各子模块电压之间的偏差, 当桥臂电流较大时就要增加排序频率减小电容充放电时间, 反之可以减小排序频率.根据桥臂电流大小可以计算出使子模块电压偏差不超过允许值的最小排序频率, 然后通过触发控制排序, 将排序频率控制在这个最小频率点附近, 排序频率将随着桥臂电流的大小而改变, 从而降低器件开关频率, 同时保持子模块电压的稳定.
假设允许的子模块电压偏差最大值为子模块电压USM的δ %, 子模块电容电压的排序频率为fp, 在一个排序周期内桥臂电流的平均值为iba, 子模块电容为C, 则有
式中可知, 为了将子模块电压偏差维持在一定范围, 排序频率fp应随着iba的增大而增大.同时根据iba的大小利用式(4)可以计算出f_p的最小值.图2为桥臂电流的采样示意图.
由于桥臂电流ib实时变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故当前控制周期内桥臂电流平均值iba 无法得到.考虑到一个控制周期ib变化幅度极小且连续变化, 故可以用采样时刻的桥臂电流ib 来代替iba.由于桥臂电流为交流量, 其采样值可能为0, 所以直接用式(4)计算f_p, 其结果可能出现fp=0, 这种情况一定要避免, 此外ib可能会小于iba, 此时计算结果会偏小, 因此根据ib计算出fp后, 还应增加一个补偿频
式(5)得到的排序频率fp是保证子模块电压稳定的最小排序频率, 将排序频率控制为fp就能达到降低开关频率的目的.采用变频排序法时主要考虑补偿频率Δ f的第1种作用, 即避免fp=0.当ib=0时, 计算出的排序频率取得最小值fp=Δ f, 为避免下一次ib的采样值仍为0, 则Δ f应大于桥臂电流频率的2倍, 即
根据以上原理, 本文作者设计了变频排序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在每个控制周期开始首先检测桥臂电流大小并对桥臂上的电容电压进行排序, 根据排序结果选择子模块切入, 然后按式(5)计算出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变频排序法减小器件开关频率的有效性, 在Simulink中搭建了三相MMC仿真模型, 对传统的恒频排序法和本文的变频排序法进行比较, 仿真参数设置如表1 所示.
![]() | 表1 仿真模型参数 Tab.1 Parameters of simulation model |
根据文献[15]采用传统的恒频排序法时, 采样频率应满足: fc≥ k• π • f• N=1 570Hz, 故仿真中设置fc=2 000Hz.文献[11, 16]指出MMC正常工作时子模块电压之间的偏差应小于5%, 根据补偿频率Δ f的值取要求, 仿真中设置为Δ f=120Hz.采用最近电平调制, 对两种均压方法进行比较.
以A相上桥臂子模块电压为比较对象, 采用传统排序均压法得到的各子模块电容电压的仿真波形见图4.图5(a)~(d)分别为采用变频排序均压法在不同
![]() | 图4 传统排序均压法的电容电压波形Fig. 4 Capacitor voltage waveforms with traditional sorting voltage balancing method |
![]() | 图5 变频排序均压法的电容电压波形Fig. 5 Capacitor voltage waveforms with variable frequency sorting voltage balancing method |
根据图4和图5中电容电压的波形可知, 传统排序法和变频排序法均能控制子模块的电容电压保持稳定.在传统排序法下, 各子模块电容电压的一致性较好, 不同子模块之间的电压偏差始终很小; 而采用变频排序法时子模块之间的电压会有一定的差异, 但电压偏差小于事先设定的允许值, 对比图5 (a)~(d)可知, 随着允许电压偏差
为了比较两种方法下的开关频率, 分别以A相上、下桥臂 (N个子模块开关次数的平均值fsa作为单个器件的开关频率进行比较.@两种电压均压方法下器件的平均开关频率如表2所示.)
![]() | 表2 开关频率对比 Tab. 2 Comparison of switching frequency |
表2中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变频排序法通过控制排序频率可以实现降低器件开关频率的目的, 从而降低了MMC的运行损耗.采用变频排序均压法时, δ 的取值不同, 开关频率减小的程度不同, δ 越大开关频率越低, 当δ =
1)本文作者提出了MMC电容电压变频排序法, 通过控制排序频率, 使其随着桥臂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其大小始终维持在均衡子模块电压所必须的排序次数, 避免了非必要的排序次数, 从而降低了开关频率减小了MMC运行损耗.
2)由于排序的频率是根据系统对子模块电压偏差的允许值计算得到, 因此子模块电容电压之间的差值能够控制在子模块参考电压的5%以内, 保证了子模块电压的稳定.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减小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