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2-08-15
  

  • 全选
    |
    交通运输工程
  • 王全录;刘保东;李雨株;张淼鑫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分析埋置波纹钢板管涵结构的刚柔性及对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土结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改变波纹钢板的波形和厚度,分别计算和对比管涵内力、变形及土体变形,分析各种截面类型下波纹钢管涵的刚柔性,并研究各种情况下管涵内力、变形和土体变形分布的特点.结果表明:波纹钢板的截面特性参数改变会导致管涵结构刚柔性的改变;波纹钢板截面刚度的增大,使管涵的变形减小,导致管涵结构受到的土压力增大和管涵的应力增大;应平衡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合理选择波纹钢板的截面形式.
  • 陈水生;马涌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典型三跨隔震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Bouc-Wen滞回恢复力模型,模拟LRB( lead rubber bearings)的力-位移非线性特性,建立了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多质点系集中质量有限元计算模型,编制了运用Wilson-θ逐步积分法求解增量形式的土结构体系非线性运动方程的时程分析程序,利用程序并结合算例分别对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与按照墩底固结假设的两种桥梁模型进行了隔震前后的时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Ⅰ、Ⅱ类场地土上,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与按照墩底固结假设相比,前者得到的地震响应峰值较大,但峰值
  • 王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1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列车通过我国第一条修建在软土路基上的沪宁高铁时,引发的振动特性,以及与邻近的京沪铁路既有线路基段的相互影响,在沪宁线新孟河段进行了现场振动测试.对获得的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处理得到速度时程曲线,从加速度时程、加速度级、速度峰值PPV和l/3倍频程4个方面,分析了高铁线和既有线的振动特性及振动对邻近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沪宁高速铁路高架桥并行京沪铁路既有线路基段列车运行引发的振动,以竖向振动为主;既有线不同机车型号和客货类型对其本身钢轨及轨枕的加速度振级影响很大,但是远处测点的加速度振级值趋向一致:扣件系
  • 王云龙;谭忠盛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19-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陆域段工程为背景,结合萨氏装药量计算经验公式及相关规范,对胶州湾海底隧道下穿群楼时的爆破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基于隧道施工爆破的大量现场测试数据,回归分析得出了依托工程的振动波传播规律和装药量计算参数,由此计算出允许最大段起爆药量,进而优化大断面隧道爆破方案,实现了房屋最大振速控制在2 cm/s以下根据建筑物不同楼层的爆破振速的测试结果,底层振速大于各楼层振速是普遍规律,因此在计算最大段起爆药量时,应以建筑物底层的爆破振速作为控制基准.研究成果保证了胶州湾海底隧道下穿群楼爆破时建筑物的稳定
  • 周玉兵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24-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铁隧道邻近结构物,施工难度大、风险高,是地铁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大连地铁1号线黑石礁车站风道与轻轨桥桩之间最近距离仅为1.9m,隧道开挖对桥桩影响较大施工期间,按照一定间距在风道与桥桩之间采用钢管隔离桩措施,在水平方向上起到了变形阻断作用,有效地保证了隧道近距离穿越桥桩施工的安全.
  • 万良勇;张雪峰;刘开云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29-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算法具有小样本、全局优化和泛化性能好的优点,且不存在过拟合的弊病.结合张石高速北口隧道浅埋偏压段的施工,将一种改进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引入隧道工程位移反分析,并采用遗传算法在样本训练阶段自动搜索训练效果最优的SVM参数,建立起围岩力学和初始地应力参数与洞周位移的非线性SVM映射;然后,以遗传算法在围岩力学和初始地应力参数范围内,自动搜索能使SVM计算位移与实测位移最接近的参数组合,完成围岩力学和初始地应力参数的智能辨识.应用结果表明,这种新型
  • 秦东平;何平;周少斌;肖涛;赵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铁盾构施工会使周边临近构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和倾斜,对构筑物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北京地铁某盾构区间近距离下穿铁路通信发射塔一年后,经检测发现发射塔基础产生了较大不均匀沉降.基于该铁路通信发射塔,结合工前、工后(施工1年后)检测结果及施工过程监测数据,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方法,考虑地铁盾构施工造成的结构不均匀沉降及结构初始差异沉降,综合分析盾构近距离施工对通信发射塔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评价通信发射塔的安全状况.研究表明:盾构隧道施工所产生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通信发射塔结构变形在安全容许范围内,结构变形均
  • 李宇杰;何平;秦东平;梁英俊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38-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苏州地铁一号线工程为研究背景,建立考虑管片分块、连接螺栓及施工过程各因素的三维非连续几何模型,对盾构法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论述了盾构开挖系统模型的几何非线性方程组的推导过程,盾构顶进推力及注浆材料性质的计算方法.模拟计算结果显示:盾构管片内外侧表面大部分区域处于受压状态,拱顶与拱底部位及靠近连接螺栓的部分区域处于受拉状态;受盾构顶推力作用,盾构开挖面前方土体有一个典型的隆起区域,地表最大隆起值为2.5 mm,出现在盾构开挖面前方8.5m处;盾构开挖面后方土体沿隧道纵向的沉降受注浆材料影响随时间变化,并逐
  • 李懿;王连俊;丁桂伶;葛宝金;李丹枫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44-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既有重载铁路中,路基、桥梁与涵洞等构筑物连接的路桥过渡段是线路的薄弱环节,对其进行检测,评估路基承载力是保证线路平顺度和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采用地基系数K30试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和室内试验对加固后的朔黄铁路第170号桥路桥过渡段质量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①地基系数K30能够直观地表征路基刚度及承载能力,加固后朔黄铁路170号桥路桥过渡段不同位置处的地基系数K30值提高15;~40;左右;②地基系数K30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N10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压实系数与地基系数K30不存在相关性;③既有重载
  • 马蒙;韩嵩;刘维宁;刘卫丰;孙晓静;王文斌;李克飞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5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价地铁列车与路面交通振动对某科研机构实验室内精密仪器的影响,在该实验室内对交通环境振动响应进行了全天候连续测试监控将不同交通工况下实验室振动响应与电镜安装的环境振动要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对控制室内振动响压作用明显,总的交通环境振动超过仪器安装对振动的要求,应采取必要的被动隔振措施.建议被动隔振平台的工作频率应小于4 Hz,且在5Hz附近的隔振量不能低于5.5dB.
  • 罗彦斌;陈建勋;王梦恕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5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故障树理论的公路隧道冻害分析方法,以隧道冻害发生为初始事件,以隧道衬砌漏水结冰、路面溢水结冰、衬砌剥落掉块为后续事件,建立隧道冻害故障树,采用T-S模糊故障树计算方法对各底事件的重要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防水层破损、注浆堵水层失效、地下水侵入是导致隧道衬砌漏水结冰的关键问题;围岩中地下水丰富、排水设计施工不当、排水沟结冰冻胀是造成隧道路面溢水结冰的主要原因;衬砌施工质量不合格和衬砌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是造成隧道衬砌剥落掉块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寒区公路隧道设计和施工中一定要重视防排水工作,同时需要加
  • 乔神路;高亮;程玉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6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商业有限元软件,建立有砟轨道复式交分道岔的纵横垂向空间耦合有限元模型,根据东北地区某车站的轨温变化条件及道岔无缝化改造方案,对复式交分道岔无缝化后的主要力学特性与尖轨横向变形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荷载作用下,道岔基本轨承受一定附加力作用,钢轨最大温度力出现在尖轨跟端的基本轨处;尖轨尖端纵向位移最大,基本轨纵向变形很小;基本轨与尖轨之间的轨距、轨向变化量最大值均位于尖轨尖端,密贴变化量最大值位于两牵引点之间;当岔外线路采用U75V钢轨时,复式交分道岔无缝化改造可行.
  • 曹瑞琅;贺少辉;齐法琳;王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66-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京张城际铁路八达岭超大规模地下车站修建为例,依据工程区水文地质特征、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量结果,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三维渗流应力耦合模型,采用全封堵、全排水、非耦合、注浆限排4种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理论分析,着重研究在饱水状况下八达岭车站修建前后的渗流场变化、涌水量、围岩变形和地表沉降等环境影响负效应因子,对因地下车站修建环境影响效应的显著性、空间分布特征和长期效应进行评价.模拟计算结果对于裂隙发育、富水地层地下工程尤其自然风景区大型地下洞室防排水设计和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 任福民;高明;陶若虹;宋贺强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7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热分析技术,对4种配比的复合垃圾衍生燃料(C-RDF)的燃烧特性进行研究,考察了其着火特性及燃尽特性,并以前人提出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对C-RDF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RDF的着火温度与燃尽温度与所采用的煤种有关;C-RDF着火温度随着垃圾含量的增加而降低;C-RDF中垃圾比例的变化对其燃尽温度的影响较小.
  • 土木工程
  • 杨娜;闫会春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76-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典型藏式古建木构梁柱连接的力学性能,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梁柱连接的实体模型,分析了在楼面竖向荷载作用下,组成梁柱节点的各组件的受力状态,从而获得竖向荷载下节点的传力机理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楼面竖向荷载作用下,梁、弓木为受弯构件,垫木为横纹承压构件,斗、柱为顺纹承压构件,暗销主要承受顺纹压力、横向剪切力,组件之间通过接触面的摩擦力、挤压力及暗销剪切力传递荷载,以协同工作.节点的破坏极限采用应力准则确定,当梁受拉侧屈服时认为节点发生破坏.
  • 田玉基;杨娜;杨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8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CFX11.0,基于雷诺平均(RANS)方法的SST k-ω湍流模型,对大跨度球型屋盖风致破坏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风致连续破坏过程中,屋盖开口附近风压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跨度球型屋盖风致破坏区域受矢跨比的影响,屋盖破坏过程中破坏开口边缘处风压发生较大变化,这是屋盖风致连续破坏的主要原因.此外,结构前后入口也对破坏开口屋面内外表面风压系数分布规律有较大影响.
  • 徐艳秋;阮剑峰;娄霓;张兰英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87-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铺浆和无浆两组共24个灌芯混凝土砌块砌体抗剪性能分别进行了试验,对各砌块的抗剪破坏过程进行了观测.根据试验现象及所采集的加载数据,分析了铺浆灌芯混凝土砌块和无浆灌芯混凝土砌块的抗剪破坏机理及破坏形态.用所测得的抗剪强度平均值与砌体规范抗剪强度平均值公式的计算值进行对比,试验值略高于规范公式的计算值分析表明,水平灰缝处的砂浆对灌芯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剪性能及抗剪强度影响较小,而竖向灰缝处的砂浆有利于改善灌芯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剪受力性能,影响砌体的抗剪破坏形态,进而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
  • 刘智敏;罗振;张敬学;刘锋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92-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沿海地区某异形钢结构大型雨篷单层网格结构,分析了雨篷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和动力性能及雨篷在各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性能,包括雨篷刚度的影响因素、不同形式的支承、布置在不同位置的支承对刚度的影响,及不同连接方式对雨篷刚度产生的变化研究表明:风荷载是该雨篷设计的控制因素,而恒荷载、地震作用和温度对雨篷性能的影响不大,并提出了为获得经济合理方案应采取的有效构造措施.
  • 贾方方;安明喆;余自若;张鸿儒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9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拔出和梁式两种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在不同受力状态下变形钢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研究表明:两种受力方式下的试件均有活性粉末混凝土劈裂、钢筋拔出与活性粉末混凝土劈裂共同发生、钢筋拔出3种破坏形式;钢筋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的黏结应力-滑移曲线都可分为4个阶段,但不同受力方式下每阶段特征略有差异;两种受力方式下,黏结强度都随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当钢纤维掺量由0;增加到2.0;时,拔出试验的黏结强度增长28.25;,而梁式试验的黏结强度增幅达到58.61;;当活性粉末混凝土中不掺加钢纤维时,梁式试验
  • 黄俊;邹鹏飞;蒋小伟;张顶立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101-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含水层渗透系数具有随岩体深度衰减的特点,对渗流具有重要影响.但受试验方法及试验费用的限制,很难获取渗透系数与岩体深度的定量关系.声波速度测井通常用于间接获取岩石力学参数,且分辨率高,便于统计得到声波速度与深度的关系.以某花岗岩体为例,分析了不同深度纵波速度均值和渗透系数均值的相关性,建立了表征其相互关系的幂次率模型和负指数模型.研究表明,声波速度为获取不同深度的平均渗透系数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 薛立军;兑关锁;刘兵飞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105-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功能梯度梁在纯弯曲加载和卸载过程中的弹塑性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假设梁由线弹性材料A和理想弹塑性材料B两相材料组成,其复合材料的屈服特性较复杂.为了获得纯弯曲的理论解,利用复合材料力学的方法,分别考虑两相材料的应力,并以此为基础对梁进行弹塑性分析,认为梁的屈服特性完全由材料B的应力决定,而并非整体应力.文中详细讨论了加载和卸载过程的各个阶段,并给出相应的解析解最后通过算例,对中性轴的位置、截面应力分布、残余应力和残余曲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讨论.
  • 温铭生;王连俊;李铁锋;徐为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110-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监测为基础,提出了基于自然村最大潜势度的区域地质灾害预警研究方法,建立了自然村最大潜势度、当日激发降雨与前期有效降雨、坡度等多指标的预警模型,并在哀牢山中段东麓的新平县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建立了该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和警报指标,以该模型指标研制的自动预警系统经过两年的试运行和运行,效果较好该方法比较适合我国大比例尺(县级)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提高了预警的针对性,可以作为西南山区其他县市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的参考.
  • 关建;王元清;张勇;石永久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115-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不锈钢构件螺栓盖板连接节点承压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将欧洲规范与文献中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不锈钢构件螺栓抗剪连接的承压承载力随板厚、螺栓直径及端距的增大而增大,当螺栓直径和端距增加到一定数值,则承压承载力的提高逐渐减弱.
  • 金明;章梓茂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121-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不同细部参数的梁柱端板连接节点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端板厚度、螺栓直径、螺栓排距和梁截面高度等因素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端板厚度、螺栓直径、梁截面高度,减小螺栓排距,则节点的初始连接刚度和极限弯矩承载力均有显著提高,但转动能力降低.文中还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分析各因素在不同水平组合下对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和极限弯矩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得出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针对正交试验的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初始转动刚度和极限弯矩承载力与影响因素相关关系的近似经验公式.
  •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
  • 张励忠;刘博维;张淘;宋志坤;刘畅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127-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拉伸、疲劳和金相检验试验,对S355J2W耐候钢、空冷状态焊接接头和退火状态焊接接头进行了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状态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都达到了要求,S355J2W耐候钢退火状态焊接接头的强度低于空冷状态焊接接头的强度;退火状态焊接接头的塑性好于空冷状态焊接接头的塑性;退火状态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低于空冷状态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退火状态焊接接头与空冷状态焊接接头相比,每个区域的晶粒都有明显的细化和均匀化,空冷状态的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的晶界比较清晰.
  • 宋志坤;谢基龙;张励忠;李强;郭少中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131-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铁道货车车轮产生损伤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承受了复杂的热载荷和机械载荷的联合作用,而高温低循环疲劳是车轮踏面区域产生损伤的重要机理之一针对铁道货车车轮CL60钢进行了450C时的高温低循环疲劳实验研究发现: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循环周次的进行,拉压应力峰值呈现出连续的降低态势,压应力峰值减幅略大于拉应力峰值减幅,表现了低循环疲劳的典型特性;试样断口上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氧化现象,断口裂纹扩展以穿晶为主.
  • 王纪武;高伟杰;廖方波;李建勇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135-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三角测量原理,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解决了基于机器视觉木材检尺技术的难点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开发的检尺系统可直接确定目标面到相机镜头间的距离,并且能够与机器视觉检尺无缝融合,与其他测距传感器相比,该系统成本低,不仅适合单根等小批量的木材检尺要求,而且适合大批量的铁路货运木材的检尺工作.
  • 肖燕彩;王鹏;韩肖;徐叔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139-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风电存在着不确定性,风电功率预测对于接入大量风电的电力系统意义重大.为了提高风电功率的预测精度,本文建立了基于经验模式分解法(EMD)与支持向量机(SVM)的复合预测模型考虑到风力机组的输出有很强的非线性,该模型首先将训练数据按风速大小分成高、中、低3组,然后对各组的风电功率样本序列进行经验模式分解,并建立各个频带分量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各模型的预测结果等权求和即得到最终的功率预测值.使用风电场现场采集数据的预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陈琪;刘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144-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容层析成像(ECT)是一项基于电容敏感原理的过程成像技术,利用ECT方法,采用高黏度流体模拟泥石流,在球状及柱状容器注入酒精和泥沙,模拟泥石流中固体块状物质,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双电极传感器,在上下游截面同时获得块状物图像信息,利用互相关方法,计算固体块状物位置图像,对模拟泥石流中固体块状物的位置及运动进行可视化测量,为泥石流流动机制的研究探索合理而有效的途径.
  • 冯超;韩俊杰;张红伟;刘浩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149-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焊接变形的大小主要受焊接速度、焊接电流、电压、送丝速度、焊接顺序等工艺参数的影响.根据焊接热加工特点和实际需要,针对设计变量数目繁多、类型多样的焊接工艺,采用遗传算法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参数进行了优化以二维平板对接焊的模型为例,以工件最小焊接变形量为优化目标,经过遗传算法进化后,结合有限元方法进行每组参数组合的焊接过程热力耦合分析,找出焊接能量和焊接速度的最优组合,为焊接工艺的优化和制定提供科学的评价和预测.
  • 马丽梅;李建勇;徐文胜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153-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加工特征的定义与分类,将零件分解为一系列加工特征集合,在嵌入式特征模型的基础上,对加工特征的信息进行扩展,建立了基于富集加工特征的可拓基元模型及基于XML的描述方法,提出了基于拓展混合图论与启发式算法相结合的装夹规划方法,并通过标准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 杨智勇;韩建民;李志强;李卫京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159-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城轨列车转向架基础制动方式,对踏面制动热流密度进行推导,建立了车轮制动过程瞬态温度场和应力场三维有限元模型,重点分析了城轨列车在两次紧急制动和全程往返制动两种极端情况下,车轮踏面温度和热应力变化规律.车轮踏面所受的应力是垂直载荷、横向载荷和热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适用于Hertz接触理论,机械载荷对车轮踏面的作用效果采用Hertz接触应力来衡量,根据温度和热应力模拟结果,评估了城轨列车车轮的服役安全性,为发展城轨列车的制动方式和制动技术提供了比较可信的理论分析方法.
  • 孙萌;李长春;延皓;刘晓东;张金英;母东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164-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伺服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系统存在的非线性特性,根据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应用功率键合图建模理论,建立了阀控非对称缸位置系统的键合图模型.通过模型仿真及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为应用各种控制策略改善系统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 陈志鸿;房海蓉;方跃法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169-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提出一种随动加工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控制系统通过测距传感器反馈值直接控制刀具随动进给,实现对大型自由曲面表面非金属涂层的等厚加工.为使工件表面非金属涂层加工平整、等厚,加工过程中需保持刀具到工件表面等距.设计中在刀具轨迹前放置测距传感器,实时检测工件表面位置,控制刀具随动进给,实现工件表面非金属涂层的等厚加工.实 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 金鑫;金新灿;龚明;马利军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6(4): 173-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300 km/h高速动车组动力车轮轴动应力测试为基础,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识别出切向轮轨力和横向轮轨力针对轮轴结构受力及应力分布特点,通过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模型分析,找到车轮作用载荷与应变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到切向蠕滑率,并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识别,初步分析得到切向轮轨力与切向蠕滑率之间的关系及切向蠕滑率与速度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