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6-15
  

  • 全选
    |
  • 张耀中;彭敏君;赵涵捷
    . 2010, 34(3):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阅读器(Reader)、感应器(Transponder)与中介系统(Middleware System)三者串联而成的无线射频对象识别系统,形成未来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与物流业的新兴架构将大量使用射频识别RFID,本文论述了RFID/EPC network跨层设计(Cross Layer Design),将RFID code跨层技术直接运用于EPC网络,并将EPC code跨层应用于ONS Framework.通过此跨层设计,用户可通过智能型手机与RFID阅读器读取RFID code,并将此RFID
  • 陈怀恩;李家朋;李逸群
    . 2010, 34(3): 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在Release 5提出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以提供IP多媒体服务.在建置IMS服务时,验证CSCF组件是否有达到标准所定的规范是第1道关卡.本论文采用电信测试标准TTCN-3(Testing and Test Control Notation-version 3),研发CSCF Conformance Test Tool一致性测试平台(简称CSCF-T),以及利用Open
  • 黄秀芬;李哲玮;苏奕宇;窦其仁
    . 2010, 34(3): 15-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无线感测网络上动态改变的事件,设计一套有效率的数据汇集机制.采用网格架构,建立数据汇集树将事件数据传送至汇集点.在初始建立数据汇集树架构时便尽量减少多余的回传节点,以减少感测点的能量消耗.而在事件产生变动时,可应事件变化的调整机制让树架构依然有效率的运作.本文提出的方法与无线感测网络中的3个数据汇集技术EADA、Dual-Tree-Based和Range Query做比较,仿真结果显示本文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延长网络存活时间,且在总能量消耗及系统开销(overhead)皆有良好表现.
  • 张冬梅;刘强
    . 2010, 34(3): 23-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模型对传感器网络重构决策问题进行建模,提出了一种规则推理和强化学习相结合的动态应用重构决策方法.以能量约束和环境自适应性作为学习目标,设计了一个基于Q-学习的重构决策算法,使重构决策能够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强化学习的动态决策可以使传感器节点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学习其所部署环境中异常事件发生的规律,自适应地调整节点上的应用,达到以较小的能耗获得较准确的监测效果的目标.
  • 吴庭育;李维聪;吕伟民;詹弘麟
    . 2010, 34(3): 29-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力线通信(Power-Line Communication,PLC)系统是利用信号耦合的方式,将载波耦合到AC电力线的弦波信号上,经由电力线来传输网络数据.本文主要探讨常见的家电用品对PLC系统的影响.量测工具使用LabVIEW软件来撷取数据,针对距离、电器设备差异计算信噪比(SNR)、信道频率响应(CFR)以及上传/下载速度对通信质量影响.由量测的结果得知,目前PLC系统所遇到的衰减问题大多与外界的噪声大小或与AC传输线的距离有关,经由量测的资料结果可以当作改善PLC系统效能的依据.
  • 廖岳祥;张立民;洪炯宗
    . 2010, 34(3): 36-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配合内湖生态小学户外植物生态环境,建置一套无所不在户外生态教学学习系统.本研究以内湖国小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学生施以户外无所不在生态教学系统教学,控制组学生则以传统方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诊断及评价三步骤来判断学生学习成效,以了解两组学生之间的学习成效差异.
  • 董元昕;曾宪雄;刘至轩
    . 2010, 34(3): 4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软件测试的验证(Verification)与确认(Validation),提升软件质量,是软件工程中常用的重要方法.为了让测试管理落实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本研究考虑实务上的软件测试需求,参照能力成熟度整合模式(CMMI)中产品整合(Production Integration)流程,设计并实作一套测试管理系统.通过差异分析(Gap Analysis)、流程定义(Process Definition)、流程部署(Process Deployment)等流程分析与导入程序,详细定义测试流程及测试管理系统包含
  • 郑神州;舒连清
    . 2010, 34(3): 48-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平面各种边值问题的发展状况:以Cauchy型主值奇异积分为主线,用Plemelj公式求解基本的依跳跃问题,然后从齐次Riemann边值问题的解公式和典则函数得到非齐次Riemann边值问题的解;将Hilbert边值问题化为Riemann边值问题求解.进一步对周期、双周期、群不变的边值、带位移边值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复合等各种问题,提供转化为典型问题的进展和文献.
  • 王秋媛;刘坤会;杨桂芹
    . 2010, 34(3): 5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了带限制条件的非线性混合奇异正则随机控制问题.在实际背景为具有内部竞争和负债公司的最佳融资和分红情况下,在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给出了相应的最优控制和值函数.
  • 张军欢;王军
    . 2010, 34(3): 58-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动力模型理论,研究和分析了实际数据(SSE和SZSE综合指数日收盘价)和模拟数据(动力模型)的收益率统计特性.发现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与动力模型基本保持一致;还发现动力模型比正态分布能够更好的描述真实市场的对数收益率分布;在对数收益服从动力模型的基础上,应用随机理论,构造了股票价格过程;最后,通过引入风险中立概率(Risk Neutral Probability),导出了欧式买入期权的定价公式.
  • 康晓红;江红
    . 2010, 34(3): 6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乙炔黑、碳纤维和两者的混合物这3种导电剂及用量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大电流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导电剂的种类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影响较大.粒状乙炔黑表面积丰富但不利于导电网络的形成,电极的极化严重;线性导电剂碳纤维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较高的长径比,但与活性物质接触面积小;线性导电剂碳纤维与粒状导电剂乙炔黑相配合,在电极中不但能够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还与活性物质具有较大接触面积,减轻了电极的极化,提高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
  • 张竹茜;贾力;张欣欣
    . 2010, 34(3): 6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具有全局搜索能力的遗传算法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扩散电极的性能优化,通过对PEMFC单体建立二维稳态数值计算模型,在ISIGHT-FD软件平台上利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拟和模型,在相应的设计空间内生成RBF拟和曲面,调用多岛遗传算法(MIGA)对RBF拟和进行遗传搜索,得到了阴极扩散层厚度、孔隙率和渗透率的最优值,通过优化前后的氧气浓度和输出性能比较,表明这些参数可改善气体扩散层的传质性能.
  • 于京;郭亮;侯建军
    . 2010, 34(3): 7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利用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系数和混沌系统的可用于检测图像篡改定位的脆弱性数字水印算法.首先将图像进行不重叠的分块,分块后的图像经过DCT变化后,利用中频系数产生水印.同时利用混沌系统构成图像块间信息嵌入和提取的对应关系,并将水印嵌入到相关块的最低有效位.图像篡改检测过程为:将提取的水印和生成的水印进行比较,通过差异的位置对其进行定位.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定位精度,混沌系统的采用,使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李彦;徐岩;李桂苓
    . 2010, 34(3): 76-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宽色域视频信号与现行电视系统的兼容传输,以Pointer色域为宽色域HDTV传输系统的目标色域,基于最小外接矩形(MER)技术,提出了RC和SC两种优化算法,得到了与ITU-R BT.709常规HDTV系统兼容传输的优化色差信号,并基于此建立新的色差编码系统.该系统在不改变现行HDTV传输系统基色和基准白色度参数、不扩大亮度和色差传输信号动态范围前提下,将可传输的Pointer色域由44;提高到100;,实现了宽色域HDTV信号的兼容传输.文中计算了信号收端重显色差,结果表明,与宽色域ITU-R B
  • 张帆;朱衡君
    . 2010, 34(3): 80-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介绍了单码道均布式绝对位置编码序列的性质,并给出可用序列在码型和段数方面的几点约束,同时还应用卡诺图均布式绝对位置编码理论设计了11位字长2 046个位置绝对编码序列.应用该序列制作了码盘,设计并实施了小型高精度的单码道均布式绝对编码器样机,其硬件电路分为译码、置零和并串行输出接口3部分,并行接口可直接用于显示,串行接口符合RS-485标准,同时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计了按键式电置零功能.
  • 高凯强;盛新志;吴重庆;石茵汀;杨双收
    . 2010, 34(3): 86-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IP业务的增长,光接入网和交换网中的数据业务呈现明显的突发特征,需要一种反映实际突发性的光信号源.本文通过对突发数据包物理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生成数据包的方法,给出了由均匀分布产生某一概率分布数据包的证明.分析了光调制器件的增益特性,提出改善突发信号质量的二级调制方法,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取得了预想的结果.
  • 丁金运;张连清;张书练;冯其波
    . 2010, 34(3): 9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谐振腔内含有圆盘形应力双折射元件的平平腔Nd:YAG微片激光力传感器,依据较成熟的光弹性理论,研究了对径加力情况下整个腔内应力双折射圆盘横截面上各点对应的激光频差分布特性,并给出了相应的激光频差计算公式.激光频差的实验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为大幅提高其传感灵敏度提供可能,也为计算激光照射位置偏离圆盘圆心(或其他目标)时的传感灵敏度及误差提供依据,为发展基于腔内应力双折射效应及不同激光照射位置的新型小加力、大频差可调谐双频激光器开辟了新途径.
  • 苟娟琼;陈志雄;李学伟
    . 2010, 34(3): 9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服务系统建模是服务科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在业务领域进行组件化设计,并与信息系统保持动态一致性,需要解决组件的适应性、多粒度和社会因素建模等问题.本文分析对比了传统企业建模、服务建模和本体在建模领域的应用,将本体引入服务系统的建模之中.在分析服务系统、技术系统、组织管理和服务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本体建模中的层次性设计,提出了以技术链为基础,以服务为导向,基于多层次本体集成的服务系统建模方法论,并分析了相关的技术方法.
  • 于海琴;李进;安洪光;魏庆朝;田秀君;陈蕊
    . 2010, 34(3): 101-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电力企业CO2排放量的计算模式,提出IPCC排放因子计算模式、实测方法、物料衡算方法和宏观模型方法,并就影响排放因子的因素进行校核,提出电力生产低碳发展静脉循环经济模式下的捕获和资源化应用CCU减排思路.
  • 张烨;张烨;贾利民
    . 2010, 34(3): 106-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属性评价问题中不确定性、不精确性和非独立性导致的非可加性以及可鉴别性是评价中的难点问题.本文基于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提出一种广义的多属性聚合算子,给出了形式化表达、性质分析和多维描述.该算子能够聚合得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综合评价结果,对于建立切合实际的定量化评估方法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 王树栋
    . 2010, 34(3): 112-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宜万铁路堡镇隧道的施工,将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引入特长隧道软岩段的施工位移反分析,采用遗传算法自动搜索BP神经网络训练效果最优的参数,建立起反映围岩变形与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及初始地应力之间高度非线性、不确定的GA-BP智能模型,然后采用遗传算法在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和初始地应力取值范围内,搜索BP神经网络预测围岩变形与实测围岩变形最接近的参数组合,取得反演获得的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和初始地应力.从堡镇隧道应用结果来看,这种进化神经元算法反演结果可以满足隧道施工的需要,并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 齐震明;李鹏飞
    . 2010, 34(3): 117-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时空效应和沉降机理分析,综合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北京地铁5号线和10号线24个区间隧道的1 497个地表沉降测点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地铁区间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值的分布规律和地表沉降槽宽度参数反弯点距离、地层损失率的一般特征,给出了地表沉降槽曲线反弯点距离与等效轴向埋深的关系,提出了较为合理可行的地标沉降控制标准,并提出预警、报警、极限3级控制的管理方法.研究成果为认识地铁区间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及地表沉降控制标准制定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李鹏飞;刘保东;肖英楠
    . 2010, 34(3): 122-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对波纹钢腹板新型桥梁研究的深入开展,其动力性能也备受关注.波纹钢腹板桥梁截面形式的不同,对其动力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针对常用的单箱双室和双箱双室两种截面形式,分别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得到了其自振特性,对其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波纹钢腹板箱梁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双箱双室截面的扭转刚度较截面为单箱双室箱梁偏低,整体性较差.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波纹钢腹板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 黄翌虹;段东
    . 2010, 34(3): 126-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联锁系统是实现铁路相邻车站集中控制功能的安全相关信号控制系统,站间安全通信是区域联锁系统安全性保证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分析了站间通信中潜在的危害,针对每种危害提出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并描述了在区域联锁系统中如何实现安全相关传输功能,进而实现安全完善度等级4的站间安全通信.
  • 刘剑锋;李媛;卢全毅;孙福亮
    . 2010, 34(3): 129-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城市化发展小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引起了城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的严重拥堵,降低了出行效率.为此,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通过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形成地铁、快速公交与较为发达的地面公交相结合的公共交通系统,吸引小汽车通勤出行者选择驻车换乘(Parking and Ride,P+R),进入城市中心区.本文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居民小汽车出行和地铁换乘,形成小汽车与轨道接运的特点,在总结北京城市轨道网特征及规模基础上,通过个体意愿调查统计,构建P+R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对地铁5号线终端站天通苑P+R驻车换乘需求进行
  • 刘杰;何世伟;宋瑞;郑锂
    . 2010, 34(3): 134-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影响公交车站停靠能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主干道公交车站停靠能力计算模型.在公交车站停靠能力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得到主干道最小站台长度计算公式.最后对魏公村车站进行了实例分析,计算该车站长度以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并利用VISSIM进行仿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长度在对社会车辆造成的车均延误以及公交车辆平均在站时间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车均延误减少0.2 s左右,而平均在站时间减少约2.9 s.
  • 廖涌泉;贾利民;李晨曦;董宏辉;秦勇
    . 2010, 34(3): 139-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路网服务水平可以理解为出行者在区域路网中所感受到的道路交通条件和交通状态的质量水平,可以描述为出行者或交通管理人员对于区域路网交通状态的一种主观感受.基于这一点,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主观感知的实验方法.通过各种不同的区域路网图像来描述各种交通状态,并通过不同类型的评价人员对这些图片进行主观评价,根据其交通状态确定该图片属于哪一级服务水平.最终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区域服务水平的评价标准.
  • 张迦南;赵鹏
    . 2010, 34(3): 142-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综合运输通道的概念、结构及分类等理论要素进行了归纳和阐述,总结了综合运输通道规划的基本内容及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系统分析和定量优化的角度对当前规划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重点评述了既有的定量优化模型.最后对综合运输通道规划理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 王伟;刘军;蒋熙;王莹
    . 2010, 34(3): 148-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铁路的基础设施、停靠站点及系统换乘3个方面构建了物理网、运输网和换乘网3种网络模型,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它们的拓扑特性.统计结果显示:铁路物理网的平均聚集系数近似为零,多数节点的度数为3,遭受突发事件,很容易造成不连通.铁路运输网大部分节点度数为2,平均经过12.49个车站到达目的地,铁路换乘网具有较大的平均聚集系数和较小的平均最短距离,该网络是具有无标度性质的小世界网络.文中给出了重要节点的标定方法,并运用此方法标定了中国铁路网的重要节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不同攻击情况下的网络弹性,结果显示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