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2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5-10-15
  

  • 全选
    |
  • 刘玉兰;沈波;刘文红;张宏科
    . 2005, 29(5):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IETF移动IP工作组在移动IP协议中建议了支持主机移动的两种基本的组播机制:双向隧道MIP-BT和远程加入MIP-RS,它们具有互补的优缺点.文中汲取了IETF两种基本方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动态组播代理的移动组播协议,该协议寻求最短转发路径和减少重建组播树频率之间的平衡点,从而达到最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是一种新的IPv6环境下高效的移动组播算法.
  • 王志克;张宏科
    . 2005, 29(5):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越来越多的IEEE 802.15.4设备的使用需要一种开放的网络层标准以实现互连互通.通过分析IEEE 802.15.4特性和IPv6协议,本文选择IPv6作为IEEE 802.15.4的开放性网络层标准,提出了基于IEEE 802.15.4的IPv6地址配置机制、IPv6组播地址和MAC映射机制、被动式重复地址检测机制和中间层分片组片机制,简化并改进了地址解析功能.这些机制降低了系统功耗和协议复杂度,改善了系统性能,使IPv6在IEEE 802.15.4上的实现变成可能.
  • 任彦;苏伟;张思东;张宏科
    . 2005, 29(5): 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使得Internet网络同时具备网络级的移动性和较高的安全性已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又十分有意义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移动网络或称网络移动(NEMO)协议与IPsec协议在网络层提供虚拟专用网(VPN)服务的优化网络构建方案,通过防火墙结构的配置解决了直接结合使用会遇到的协议不兼容问题,并在实际环境中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构建方案的有效性与可用性.性能分析表明该方法在为无线移动IP网络提供了高安全性的同时只引入了不到20;的负载压力,这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VPN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 杨冬;张宏科;王江林;武勇
    . 2005, 29(5): 14-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Dijkstra算法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使用的主要算法.随着Intenet中加入的路由器数目的不断增加,该算法运行的时间花费越来越大,影响了路由协议的性能,成为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一个瓶颈问题.本文将从这一瓶颈问题出发,采用Intel公司的网络处理器IXP2400为硬件平台,设计Dijkstra算法的硬件多线程实现,从而提高处理器利用率,缓解瓶颈.最后给出一种性能分析和优化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可以看到,在节点比较密集的星形网络拓扑结构中,多线程实现可提高两倍的性能.
  • 王铮;李永昊;刘云;霍晓宇
    . 2005, 29(5): 1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有VOD系统中组播技术应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一种将覆盖网络组播技术与Patching算法结合应用于VOD系统的方案.该方案充分利用了覆盖网络组播技术的优点,结合VOD系统特性及Patching补偿流技术,在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的条件下减小了服务器负载.文中论述了覆盖网络组播技术的概念、协议分类及Patching算法的特点,同时对该方案中的主要技术步骤从组播组的组织、新节点的加入到节点的离开分别进行了分析.
  • 霍晓宇;李永昊;刘云;王铮
    . 2005, 29(5):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视频点播(VOD)系统结合组播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系统性能,实现大范围视频点播.本文论述了VOD系统中媒体流调度策略和VCR功能的实现方法,针对应用层组播环境,改进了媒体流调度策略,减少用户平均等待时间、缓冲区分块数和所需流数目,并提出组播VCR操作实现方法,减少VCR过程中所需流数目.
  • 唐睿;陈霞;谈振辉
    . 2005, 29(5): 2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出现,基于软件无线电(SDR)的数字中频技术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到3G基站中.本文在分析了数字中频模块原理及结构的基础上,对WCDMA基站中的数字上变频器(DUC)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三级实现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对比单级实现方案,该方案带来了4 dB的系统性能改善,同时对DSP运算速度的要求是单级方案的1/10,适合硬件实现.
  • 卢燕飞;刘亚伟;荆涛;冯玉珉
    . 2005, 29(5): 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可变比特率(VBR)视频具有较强的突发性,采用流量平滑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弱或消除其突发,而实时视频由于具有严格的时延限制,因此其流量的平滑处理必须在线进行.本文提出了一种时延及带宽受限的VBR视频在线平滑算法,在满足时延要求的同时,通过限制传输速率的取值,以减小峰值速率和速率切换次数.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抑制视频流量的峰值及其突发,提高带宽利用率.
  • 顾瑞红;张宏科
    . 2005, 29(5): 3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将IPv6与IEEE 802.15.4结合,在硬件平台上实现使用此协议的无线个域网(WPAN).该网络支持AODVjr路由算法,实现短程无线通信.重点论述了IPv6在IEEE 802.15.4上的AODVjr路由算法的实现.它实现了网络层路由表的建立、路由查找和选路等功能.
  • 王大虎;魏学业;柳艳红
    . 2005, 29(5):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成一种公钥加密方案的关键是找到一个带陷门的单向函数.Kocarev利用Chebyshev映射的半群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Chebyshev映射的混沌公钥加密方案,但是经分析发现其是不安全的,由于三角函数的固有周期性,使得攻击者很容易破解,攻击者在已知密文的条件下很容易解出明文.基于此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该方案将Chebyshev多项式的状态空间扩展到实数域,既利用了Chebyshev多项式的半群特性构成具有单向带陷门的公钥加密算法,又可以避免上述已知密文的攻击,经过对其性能的研究发现,新的改进方案
  • 邵源渊;杨维;贾怀义
    . 2005, 29(5):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C-CDMA系统信号的峰均功率比远大于单载波系统.B.M.Popovic对MC-CDMA系统中的扩频码进行了分析,通过数值模拟表明,Zadoff-Chu序列具有最低的峰均功率比,是用于MCCDMA中的最佳候选.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得出选用任意长度的Zadoff-Chu序列作为MC-CDMA系统的扩频码,其峰均功率比均不超过3 dB.对长度为32的Zadoff-Chu序列扩频和Golay互补序列扩频的MC-CDMA信号进行了比较,其峰均功率比分别为3 dB和6 dB.
  • 陈娟;闫聪;潘立登;曹柳林
    . 2005, 29(5): 47-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工业控制过程中的时滞系统,采用内模控制的设计方法,建立了滤波器参数λ的优化自整定;并且研究了利用十进制编码的遗传算法及其具体的遗传操作过程,实现了滤波器参数λ的优化自整定,从而避免了二进制编码所导致的影射误差.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在控制过程中过程模型变化或过程模型与预估模型失配时,通过优化调整内模控制器的滤波器参数λ;可改善系统的控制品质,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且易于工程实现.
  • 焦扬;梁唯一;王均宏
    . 2005, 29(5):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给出了一种简便且精确的阻抗分析法,它对探讨简便、快捷的微带滤波器设计方法,从而设计出体积小、重量轻的新型高性能滤波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阻抗分析法对连续变化的微带滤波器的传输特性进行研究,分析设计了连续变化的带阻和低通微带滤波器,给出了滤波器的形状和结构尺寸.实际制作并测试了几种典型的微带滤波器,理论结果与测试结果比较一致.
  • 刘亮;刘云;宁红宙
    . 2005, 29(5):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密算法是当今公钥体系的出了有限域Chebyshev多项式的定义,并通过理论证明和编程实验分析总结出它的单向性和带陷门特性等.经过分析这些性质得出,针对实数域Chebyshev多项式提出的破解方法在有限域上不再成立或可以避免.最后指出有限域Chebyshev多项式作为公钥加密体系的基础是可行的.
  • 庞艳;张立军;陈常嘉
    . 2005, 29(5): 6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超宽带(UWB)技术在无线定位的应用上具有很大的优势.针对UWB定位算法在短距离时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时间平均的改进算法.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时间平均次数,改进算法可使定位精度由传统算法的1.1 m提高到0.2~0.6 m.
  • 耿欣;沙斐;李云志
    . 2005, 29(5): 6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个域网(WPAN)的传感器应用设计方法.这一方法是使用Freescale公司提供的2.4 GHz无线数据收发传感器MC13192来实现的.MC13192传感器应用设计(SAD)主要包括基本结构、特点、硬件设计以及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SAD芯片的实际工作性能良好,有效地解决了WPAN的实用性、高效性和可靠性问题.
  • 孙二敬;蔡伯根
    . 2005, 29(5): 68-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车辆定位中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可以提高定位精度.系统中的传感器数量急剧增加,传统仪器很难满足整个系统的测量需求.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软件开发环境Lab-VIEW的多传感器信息采集平台,将多传感器数据采集、预处理、信息显示、存储及数据回放集成在一起,解决了以往实现多传感器信息同步十分困难的问题,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利用虚拟仪器测量多传感器信息及进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奠定了基础.
  • 黎伟;戴胜华
    . 2005, 29(5): 7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断延迟是评估嵌入式操作系统实时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Windows CE.NET中的ILTiming进行中断延迟测量,并分析了造成中断延迟的原因,同时也提供了测试Windows CE.NET中断延迟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实时性能与CPU频率及系统负荷成反比关系.
  • 姜文红;中村庆久;尹辉
    . 2005, 29(5): 75-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需要超大容量的外存储装置.而这就需要减小记录介质中磁性粒子的大小.这样势必带来由热衰减现象引起的记录信号的衰减.本文通过计算机仿真与实验探讨了磁记录介质中发生的信号衰减现象.在垂直磁记录方式下,可以使用直径较小的粒子构成的介质达到较高的记录密度和高的信噪比.指出垂直磁记录方式是将来实现超高密度磁记录的最适宜方式之一.
  • 张亮;苏宏江;赵耀
    . 2005, 29(5): 79-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视频是一种非格式化、时空并存、大数据量的媒体数据,传统的基于文本的信息查询技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所以有关视频特征描述、查询、浏览及管理中存在的障碍亟需解决.本文在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系统中提出了一种消隐镜头的检测算法--基于局部特征时变一致性的检测算法.同时利用MPEG-7标准中描述符的结构定义描述视频检索系统的特征库,实验结果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 刘蓉;赵瑞珍
    . 2005, 29(5): 8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新的红移测量方法.首先进行谱线提取,并利用谱线信息确定红移候选;然后,根据红移候选对目标光谱和模板光谱进行交叉相关计算,最大相关值对应的红移候选为目标光谱的红移.采用的静止模板是利用主成份分析构造的.与已有的基于交叉相关的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可测量的红移范围大,受谱线提取效果的影响较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基于谱线匹配的方法,正确率达到95;以上.
  • 李兵;须德;王方石
    . 2005, 29(5): 89-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一代MPEG-4视频编码标准中,为了支持面向对象编码和实现基于内容的应用,视频分割成为关键技术之一,而半自动的视频分割是常用而且比较精确的一种分割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对象跟踪的半自动视频分割算法.该算法在用户的参与下,基于图像的时空信息,进行视频对象(VOP)的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较精确地连续分割出视频对象.
  • 黄泽宇;卢润彩
    . 2005, 29(5): 9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急切式学习策略和懒惰式学习策略有着不同的学习和分类机制.通过分析急切式学习策略下的普通决策树模型和懒惰式学习策略下的懒惰式决策树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决策树分类模型即Semi-LDtree.它生成的决策树的结点,如普通决策树一样,包含单变量分裂,但是叶子结点相当于一个懒惰式决策树分类器.这种分类模型保留了普通决策树良好的可解释性,实验结果表明它提高了分类速度和分类精确度,特别是在大的数据集合上效果更加明显.
  • 刘建强;郑琼林
    . 2005, 29(5): 9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PWM控制方式下电机共模电压、轴电压和轴承电流的产生机理,建立了脉宽调制逆变器驱动系统共模回路的等效电路,并由此得到轴电压的计算公式.为研究不同PWM控制方式对电机共模电压的影响,建立了电机共模电压仿真模型,比较了在三种PWM控制方式下电机共模电压的仿真波形,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到了在SPWM控制方式下电机共模电压最小的结论,为逆变器采用哪种控制方式会有最小的轴电压和轴承电流提供了一定依据.
  • 鄢素云;王毅
    . 2005, 29(5): 103-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双向工频通信技术(TWACS)是一种基于电力配电网络的新型通信技术,具有独特的调制解调机理.文章针对我国配电网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双向工频通信中的信号传输特性,为信号的检测提出供了可行的建议.
  • 许可;郎兵
    . 2005, 29(5): 107-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快速解耦法潮流计算中迭代过程的分析,结合小阻抗支路两端电压的相位和幅值的变化规律,导出了适用于迭代求解小阻抗支路的潮流算法的修正方程,从而使快速解耦法在计算含有小阻抗支路的电力系统潮流时具有很好的收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