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第2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1-02-15
  

  • 全选
    |
  • 杨成永;张弥;白小亮
    . 2001, 25(1):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单响应面法精度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多响应面法. 然后以两个因子功能函数为例,推导了多响应面的设计与估计公式,并通过算例比较了多响应面法与JC法、Monte-Carlo法及单响应面法的计算精度. 结果表明多响应面法的精度好于单响应面法.
  • 王哲
    . 2001, 25(1):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把内变量演化方程定义在时间点集上,引入了有自己独立时间标准的子系统结构,给出了在非耦合子系统中一致性条件成立的判别准则.
  • 贺少辉
    . 2001, 25(1): 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裂隙岩体渗流视为裂隙网络流,核素仅在岩体裂隙网络流中迁移;核素在迁移过程中同时存在吸附和解吸作用.基于图论和单一裂隙渗流的立方定律,建立了裂隙岩体裂隙网络渗流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核素在裂隙网络流中迁移时既被裂隙表面吸附同时又发生解吸,建立了裂隙岩体核素迁移的二维稳态平衡和非平衡时间模型.
  • 安明喆;盛红
    . 2001, 25(1):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某铁厂低活性水淬矿渣,使用填加复合活性激发剂的方法在不进行煅烧的情况下,配制出用渣量达80;以上、技术指标达到525R型矿渣水泥标准的环保型节能水泥.通过测定水化热、溶液的pH值及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环保型节能水泥的水化机理.
  • . 2001, 25(1): 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苏红;薛琳;毛军;杨健;荣深涛
    . 2001, 25(1): 1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环隙科特流理论导出了滑动轴承偏心环隙的单位宽循环流量公式.在以空气为介质的实验中,证实了Sommerfeld边界条件,即在最大间隙和最小间隙处的压强等于环境压强.并分别对无限长轴承与有限长轴承建立了断面流量与坐标之间的关系,揭示出了这种偏心轴承可能产生的极限承载能力和最小承载能力.并第一次提出了在最大压强、最小压强处的坐标和通过该断面的流量与相对偏心量有函数关系的观点,以及有限长轴承中界面上的压强分布与无限长轴承压强分布成比例.
  • 刘保东;朱唏
    . 2001, 25(1):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环境温度是影响粘弹性材料耗能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每种粘弹性材料都有其最佳适用温度区间,超出此区间后其耗能能力非常有限,这一点限制了粘弹性阻尼器在更广的范围内应用.把适用于不同温度区间的两种粘弹性材料复合使用,使粘弹性阻尼器在较宽的温度区间内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拓宽了粘弹性阻尼器的应用范围.
  • 翟东武;朱唏
    . 2001, 25(1):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在输入未知时结构模态参数基于频率响应函数的神经网络识别方法,并研究了不同的噪声水平和网络输入层结点数目的变化对网络输出误差的影响.讨论了网络对不同阶数模态参数的识别精度.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 钱华山
    . 2001, 25(1): 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高玉臣(1990)给出的橡胶材料应变能函数,对橡胶楔体和刚性缺口接触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接触尖点附近奇异性特征及奇异性指数与材料常数的关系.对导出的渐近方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尖角附近的变形及应力分布.
  • 陈净莲;郭占起;金明
    . 2001, 25(1): 3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在有限元通用程序DIANA中加入自定义的材料模型的方法,并通过编写程序模块实现自定义橡胶类材料模型与DIANA通用软件平台的接口.将高玉臣提出的两种关于橡胶类材料大变形的本构理论加入DIANA.为了检验自定义模快的合理性,本文给出了两个算例的有限元解,并与其解析解进行对比,结果吻合得很好.
  • 吴海林;季文玉;许克宾
    . 2001, 25(1): 3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秦沈客运专线箱梁模型梁进行分析研究,建立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程序Supsap93分析梁体的受力行为,为秦沈线箱梁设计提供验证和参考.
  • 杨威;朱尔玉
    . 2001, 25(1):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重力式桥台裂缝成因的分析,提出温度裂缝是重力式桥台裂缝控制的关键,并分析了温度裂缝的两种不同类型及受力机理,还推导出两种不同类型温度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了某实际桥台的温度应力.
  • 谷爱军;范俊杰;姜卫利
    . 2001, 25(1): 4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验证铺设无缝道岔的设计理论,对运用该理论设计铺设、使用一年的无缝道岔进行了附加温度力、位移的现场测试分析,其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吻合,从而证明了无缝道岔设计理论是正确的.
  • . 2001, 25(1): 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姜卫利;谷爱军;刘中勋
    . 2001, 25(1): 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60 kg/m钢轨12号提速道岔曲线尖轨磨耗严重的原因,并就沧州工务段提出的采用减磨护轨方法进行理论论证和试验验证.
  • 王斌;杨松林
    . 2001, 25(1):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在我国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逐渐应用GIS来提高管理水平,上海超高压工区输电地理信息系统正是基于这种需求建立.本文着重从系统的原型法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功能实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 宁智;路勇
    . 2001, 25(1): 5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深床微粒捕集效率经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柴油机排气的特点,从宏观的角度建立了一个计算捕捉器内气流中的微粒分布及微粒捕集效率的基本数学模型,这个模型可以更确切地描述捕捉器内微粒的捕集过程及影响微粒捕集效率的各种因素,为柴油机排气微粒捕捉器的优化设计及进一步建立定量的捕捉器微粒捕集数学模型提供了基础.
  • . 2001, 25(1): 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方卫宁;郭北苑
    . 2001, 25(1): 6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人体的生理结构出发,通过对人体的基本结构及其运动自由度的分析,建立了人体运动方程,并用B样条曲面完成了人体曲面模型的构造,同时运用三维仿真的方法对机车乘务员的空间作业域及定向操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 周明连
    . 2001, 25(1): 67-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板式热交换器和相同形状波纹槽道的流阻和传热有较大的差距,通过流型观测发现板式热交换器内的流量分配不均匀,偏流的存在降低了板式热交换器的传热性能,增大了流阻.在压力降测试的基础上,提出了单元流路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定量计算板式热交换器内的流量分布,并计算了BR10和BR12两种板式热交换器.计算表明,进出口段的波纹形式能显著地影响板式热交换器内的流量偏差.误差分析验证了单元流路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 许安国;朱衡君;彭芬
    . 2001, 25(1): 7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给出了长钢轨双频淬火生产线微机测控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重点阐述了加热温度和加热线圈与轨顶间隙的测量方案,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加热温度控制策略.
  • 郑明军;谢基龙
    . 2001, 25(1): 76-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橡胶硬度与橡胶力学常数C1和C2的一般关系,通过单向压缩试样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确定了C1和C2.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压缩状态下不同硬度橡胶支座的大变形特点,进一步探讨了C1和C2与硬度的关系.
  • 靳亚鹏;萨殊利;温伟刚
    . 2001, 25(1): 80-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地介绍了一种利用电磁涡流信号检测淬火钢轨硬度的新型无损检测装置.利用该装置可连续地实现钢轨踏面硬度的检测,并且通过应用计算机信号处理技术和图形技术,使得该装置的检测精度达到了工业测量的要求.
  • 钱云鹏;何庆复;阎国臣;高义刚
    . 2001, 25(1): 8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常固体中的扩散被认为是单原子扩散问题,并形成完善的平衡偏聚理论.非平衡偏聚过程是伴随着空位在晶界的湮灭过程发生的.晶界上可同时存在平衡偏聚与非平衡偏聚,存在一个偏聚转折温度,在此温度以上,非平衡偏聚起主导作用,此温度区以下,平衡偏聚为主导.复合体扩散机制可以圆满的解释非平衡偏聚现象.
  • 徐趁肖;徐贺
    . 2001, 25(1): 8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两个S7-200 PLC 通过SINEC L2网构成伊朗德黑兰地铁洗车机的低成本电气控制系统,并阐述其设计方案、工作流程及安全可靠性措施.
  • 刘志刚;李宝昌;汪至中
    . 2001, 25(1): 9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采用电压型脉冲整流器实现的电能反馈型电子模拟功率负载进行了设计研究,控制系统采用了性能优良的专门应用于实时控制领域的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40,优良的控制方法使得所研制的功率负载在实现电能的再生并网时功率因数趋近于1.0,且电压和电流谐波满足IEEE-519标准.实验结果证实该方案能很好的解决直流电源出厂试验问题.
  • 刘慧娟
    . 2001, 25(1): 95-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括了传统金属探测器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电感线圈探测金属的理论,提出一种具有较高探测精度、克服磁性物料影响和具有抗现场干扰能力的新型智能金属探测器,阐述了其设计思想,描述了其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 最后用试验验证了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 黄彧;王立德
    . 2001, 25(1): 100-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了Altera公司的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和编程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ISP技术及EPLD在机车故障监测记录系统中的应用,并对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 董书友;李杏春;王占国;黄荣军
    . 2001, 25(1): 104-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使用专用DSP芯片AT73C501、AT73C500的三相电参数测量系统.该系统可以测量三相电的功率、功率因数、相电压、相电流、电网频率,提供了测量三相电参数的一种新颖、简便的实现方法.
  • 刘迎东;何卫力
    . 2001, 25(1): 108-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证明无电容效应的Sine-Gordon系数的全局吸引子的存在性,并指出当扩散系统适当大时全局吸引子即为系统的唯一周期解.还证明系统在自治情形时是一个梯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