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城际旅客出行意愿的空间特征分析方法
李桦楠1, 贾元华1, 周杨2, 孙东冶1
1.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北京 100044
2.北京师范大学 资源学院,北京 100875
通讯作者:贾元华(1962—),男,山西广灵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email:yhjia@bjtu.edu.cn.

第一作者:李桦楠(1984—),男,辽宁铁岭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交通经济与综合交通规划.email:12114211@bjtu.edu.cn.

摘要

从空间维视角提出一种区域城际旅客出行意愿特征的分析方法:以经济学需求理论为支撑,引入radiation模型,并应用ArcGIS软件进行变量标定和模型求解,在此基础上对求解结果进行Kriging空间插值分析.以武汉城市圈为实例,模型求解结果与经济联系强度及公路客运OD量数据具有高度相关性,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通过空间插值分析结果可见:城际旅客出行意愿呈现带状分布,东西向的出行意愿高于南北向;城际旅客出行意愿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实例分析结果可以为解决境内、过境交通流剥离和交通建设时序问题提供方法支持.

关键词: 综合交通运输; 空间特征分析; radiation模型; 旅客出行意愿; Kriging插值
中图分类号:F5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0291(2017)03-0022-06
A spatial feature analysis method of regional inter-city passenger travel willingness
LI Hua’nan1, JIA Yuanhua1, ZHOU Yang2, SUN Dongye1
1.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2.College of Resour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We propose a feature analysis method of regional inter-city passenger travel willingness from spatial dimension in this paper.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 theory of demand, the method is developed based on a radiation model. Secondly, variables determining and model solving are implemented by using ArcGIS. Finally,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used for the spatial feature analysis with Kriging interpolation method. Taking inter-city passenger travel willingness in Wuhan city circle as an example,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both the economic link intensity and the highway OD trip volume, which 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After using Kriging interpolation, features of the example are shown as follows:1) The travel willingness shows a clear zonal distribution, which is stronger in the east-west than in the north-south. 2) The travel willingness shows a spatial distribution similar wit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This method is expected to differentiate traffic flows between inter-city and domestic, and proposes an optimum construction sequence for traffic planning.

Keyword: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patial feature analysis; radiation model; passenger travel willingness; Kriging interpolation

需求分析是交通规划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社会之间关系的演化发展, 出行需求涉及的影响因素, 以及时间、空间、层次结构等分析维度不断增加, 预测的难度及复杂性日益增大, 特别是针对城市群、都市圈等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空间经济社会形态, 出行需求更是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和突变性特征, 因此, 区域交通运输规划已逐渐演变成一个需要多学科综合集成的复杂系统问题.同时, 交通发展应该逐步进入优化结构、加强运输建设和管理的新阶段, 避免重复建设、能力浪费等问题[1].因此, 以科学的需求分析指导交通规划建设, 以达到交通运输供需均衡与协调是交通规划研究领域内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目前, 运输需求特征研究在分析维度方面主要为时间维、空间维和时空结合.其中, 随着空间经济学及地学等领域的理论技术不断吸收和引入, 基于空间维视角分析不同尺度下的空间联系状态及城际运输需求成为当前的热点研究方向,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刘东等[2]从交通地理学角度针对我国不同区域间公路网络发展水平引入评价模型进行分析, 表明其具有东、中、西阶梯状的空间分布特征; 程钰等[3]从县域尺度构建济南都市圈交通可达性测度指数和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以分析其空间格局.在分析方法方面, 运输需求特征研究主要为定性、定量和定性定量结合.其中, 在定量分析角度, 基于重力模型的运输需求分析及预测是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Du[4]结合GIS以重力模型分析我国城市体系的空间吸引强度及结节区结构, 袁婧[5]以改进的双约束重力模型对城市群城际公路客运交通分布进行分析.同时, 针对重力模型存在的缺陷, 国内外学者在寻找替代或改进重力模型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 Simini等[6]针对重力模型的缺陷提出radiation模型, 该模型构造简单, 既弥补了重力模型的缺陷, 又具备简单易解的优势, 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性和推广性.

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发展与社会生产的中间环节, 具有从属性, 因此运输需求同样具有经济学对需求定义的属性, 即需求的意愿和支付能力.同时, 交通运输具有社会服务性质, 运输供给不仅要满足运输需求, 也要满足不受运输价格抑制的出行需要[7].因此, 本文作者从空间维角度入手, 从需求的意愿层面对城际客运出行需求进行研究, 提出一种基于radiation模型和空间插值分析的意愿空间特征分析方法, 并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为交通规划及运输需求分析提供技术及方法支持.

1 研究方法
1.1 radiation模型

radiation模型是Simini等于2012年提出的[6], 其表达式为

Tij=Timinjmi+sijmi+nj+sij(1)

式中:Tiji地区有意愿出行到j地区的人数, 人/d, Tij值越大, 表示ij的出行意愿越强烈; mii地区的人口总数, 人; njj地区的人口总数, 人; riji地区到j地区的欧式距离, m; sij为以i地区为圆心, rij为半径的圆内剔除minj的人口总数, 人; Tii地区具有城际出行意愿的人数, 人/d.

radiation模型以人口数量描述交通发生量与吸引量, 模型的构建以重力模型为基础, 并考虑了sij范围内所有地区对i地区的交通吸引, 更科学地反映了区域竞争模式下的出行需求空间分布, 弥补了重力模型以距离作为交通阻抗的缺陷.同时, 一般来说, 客运需求受人口数量变化影响, 人口越多运输需求也应该越大, 但两者的增长变化比例可能不一样[7].本文从需求的意愿层面研究区域城际旅客出行需求特征, 其形成要素及影响因素符合客运需求的基本特征及radiation模型的构建思想, 因此, 采用radiation模型研究旅客出行意愿具有可行性.

1.2 空间插值分析

radiation模型计算结果是地区ij之间的出行意愿值(O-D值),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 虽然城际客运出行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即点到点之间的出行, 但从宏观层面而言, 单纯的O-D值不足以体现出行意愿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维特征; 第二, 为了得到O-D值, 需要对研究区域进行降维处理, 即将各地区及其之间的联系抽象为点和线, 因此, 后期通过一定的空间分析方法, 将点线成果进行升维转化是向实际情况还原的过程, 也更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空间插值分析是一种基于有限的点、线数据, 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 对研究范围内所有位置进行预测并形成测量值表面的分析方法.采用ArcGIS软件, 可以通过等值线或点数据进行数据插值形成栅格数据.点数据插值方法主要包括反距离(Inverse Distance Weight)插值、样条(Spline)插值和克里金(Kriging)插值等.其中, Kriging插值是根据随机区域内一系列已知点的情况, 对整个区域进行无偏最优估计以得到未知点数值, 相较于其他方法, 可相对得到更优的插值结果.

2 数据获取与处理
2.1 数据获取

相关的基础数据获取来源如下:

1)人口数据来源于2010年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8]及《中国统计年鉴2011》[9];

2)夜间灯光影像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公布的DMSP/OLS拍摄数据(2010年)[10];

3)土地覆被数据来源于2010年全球30 m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 30)[11].

2.2 数据处理

1)Ti.一般而言, 区域城际旅客出行目的主要为公务、上学、探亲、旅游等.考虑出行人口年龄构成, 15~64岁之间的人口与其他年龄区间人口相比, 具有较为明确的出行意愿及自主出行能力, 无需受到出行陪伴或出行监护的限制; 同时该年龄区间人口数据便于获取.因此, 将此年龄区间的人口数量作为Ti值.

2)sij.为保证准确性, 需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如何准确确定ij的空间位置; 二是如何将人口数据空间化.对此, 基于空间投影矢量及栅格数据, 应用ArcGIS软件解决以上问题, 具体处理流程见图1.

图1 变量sij求解过程Fig.1 Solving process of variable sij

步骤1:夜间灯光影像被看作是人类活动的表征, 能够反映交通道路、居民地等与人口、城市等因子分布密切相关的信息.因此, 将区域内最大光斑的几何质心作为地区ij的空间位置, 并做从ij的直线连接线, 计算直线连接线长度作为地区ij的欧式距离.

步骤2:人类的生产生活主要集中在人为开发建设区域, 将人造景观看作人类活动主要范围, 近似等于人口聚集范围.因此, 构建网格单元, 与行政区划数据、人造景观数据进行叠加, 假设各个人造景观容积率一致, 按照网格内人造景观面积将人口数据分配至网格中.

步骤3:构建以i为圆心, rij为半径的圆形缓冲区, 提取缓冲区范围内除地区ij的网格人口数据, 求和即为sij值.

3 实例应用
3.1 研究对象

区域城际旅客出行意愿的空间特征分析能直观地了解和把握当前及未来的需求特征及变化趋势, 进而“ 以需定给” 地指导区域交通规划与发展.尤其针对我国中、西部地区, 虽然历史发展滞后, 但近年得到利好发展政策的支持, 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交通建设的任务.因此, 准确把握运输需求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时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地处中部地区的武汉城市圈为实例.湖北省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 素有“ 祖国立交桥” 之称, 多条综合运输通道在武汉城市圈交汇; 同时, 随着中部崛起、构建“ 长江黄金水道” 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政策出台,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对区域内的交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 涵盖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所组成的城市群.武汉市具有极强的人口、经济的集聚能力, 截止至2014年, 武汉市市辖面积占武汉城市圈总面积的15%, 但常住人口占比达33%, GDP占比达58%, 是典型的“ 1+N” 型的“ 单核” 城市集群.

3.2 求解结果

3.2.1 模型求解与验证

首先, 根据武汉城市圈发展特征, 选取武汉市为中心地区i, 同时考虑到空间插值分析对样本量的要求及插值效果, 将武汉市周边8市依据区县行政区划划分为31个地区作为目的地地区, 即j=j1, j2, …, j31, 如图2所示.

其次, 构建尺度适当的网格单元.参考相关文献中北京市域尺度下构建网格单元尺寸为1 km× 1 km的应用案例[12], 综合考虑北京市与武汉城市圈辖区面积、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分辨率及最小质量控制图斑尺寸等因素, 适当扩大网格单元尺寸, 构建5 km× 5 km的网格单元.最后, 按照前文的数据获取与处理方法, 得到模型求解结果, 如表1所示.

图2 武汉城市圈行政区划及人口空间分布Fig.2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in Wuhan City circle

表1 rij, sij, Tij求解结果 Tab.1 Calculation results of rij, sijand Tij

由于我国缺失OD数据统计资料, 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及求解结果的合理性, 本文从已有的学术成果内查询相关验证数据:一是城市经济联系强度, 该指标主要体现人口、资金、产品等的交流程度, 经济联系强度越大表明人口相互交流的潜在意愿越强烈, 出行行为更频繁; 二是湖北省及武汉城市圈的公路旅客运输量占总客运量的90%以上.因此, 选取从武汉至周边8市的经济联系强度[13]和公路客运OD量作为验证数据[14], 如表2所示.

表2中数据以地级市为统计单元, 因此将各区县的Tij求解结果按照所属地级市进行加和; 同时, 将公路客运OD量及Tij求解结果单位统一为万人/a. radiation模型求解结果与验证数据比对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模型求解结果与经济联系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986, 二者呈现出基本一致的线形; 另一方面, 由于孝感提供的原始客运量数据失真[14], 将孝感市公路客运OD量数据作为异常点剔除, 剔除后的模型求解结果与OD流量数据相关系数为0.821, 表明二者具有高度相关性.

图5 空间插值分析结果Fig.5 Results of spatial interpolation analysis

表2 武汉至周边8市公路客运OD量及经济联系强度 Tab.2 Highway OD trip volume and economic link intensity in Wuhan City circle

图3 模型求解结果与武汉城市圈公路客运OD量对比Fig. 3 Contrast between calculation results and highway OD trip volume in Wuhan City circle

值得注意的是:

1)模型求解数据大于公路客运OD量.这是由于radiation模型求解结果为需求意愿值, 需求意愿能否转换为出行行为受到支付能力、供给能力等多因素制约, 因此需求意愿要大于实际发生的出行量.

图4 模型求解结果与武汉城市圈经济联系强度对比Fig. 4 Contrast between calculation results and economic link intensity in Wuhan city circle

2)黄冈市的模型求解结果大大高于公路客运OD量, 综合考虑黄冈市的人口、GDP及其与武汉市的经济联系强度等因素, 武汉到黄冈应具有较大的出行意愿量, 统计的公路客运OD量数据偏低可能是武汉至黄冈间的运输供给能力限制因素造成的.

综上所述, 模型求解结果与检验数据具有基本一致的趋势和高度相关性, 表明radiation模型的应用是有效的, 求解结果是合理的.

3.2.2 空间插值分析结果

将模型结果Tij进行空间插值分析, 对结果数据进行QQ Plot检验, 数据经过Box-Cox变换后符合正态分布, 可以进行Simple Kriging插值分析, 插值分析中相关输入变量设定按ArcGIS软件默认值.生成空间插值分析效果图, 如图5所示.图中颜色越深表明从武汉市到该地区的旅客城际出行意愿越强烈.

由图5可见, 实例范围内的区域城际旅客出行意愿具有较为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 且东西向的出行意愿明显强于南北向.从武汉到天门、孝感、鄂州3个城市的出行意愿尤为强烈, 而武汉城市圈南部(通城县、崇阳县、赤壁市、咸宁市等地区)和东部(武穴市、英山县、黄梅县等地区)则形成了局部的“ 低谷” .将武汉城市圈内各区县按照人口数量划分4个等级, 如图2所示, 其人口密集区域多集中在长江和汉江流域及腹地区域.图5和图2对比可见, 出行意愿和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吻合.并且, 前文提到, radiation模型中的变量sij体现了区域内的相互竞争, 这也解释了武汉城市圈南部和东部“ 低谷” 的形成是由于其人口规模较小, 在sij范围内与其他地区竞争不具备优势而导致的.

武汉城市圈交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金压力较大, 亟需科学有序的规划建设.从空间特征分析结果可见, 该地区应加大武汉与天门、鄂州、孝感间的城际公交及运营班车的投入力度; 优先规划发展东西走向的大容量城际轨道交通建设; 注重省级高速公路建设, 同“ 国高” 共同成网, 完善区域内公路交通体系, 特别是注重东西联络线的建设和管理.

湖北省域承担大量的过境交通流, 现有的运输统计资料难以准确剥离湖北省境内、过境交通流量, 进而影响省内交通规划和建设的合理性.本文基于radiation模型提出的区域内部旅客出行意愿分析方法, 对剥离过境、境内交通流量提供方法支持.

4 结论

本文基于radiation模型量化区域城际旅客出行意愿, 并采用Kriging插值方法对出行意愿的空间维特征进行分析, 所得结论如下.

1)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对旅客出行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 radiation模型求解结果与武汉城市圈的经济联系强度及公路客运OD量数据具有高度相关性, 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结果的有效性.

2)城际旅客出行意愿具有较为明显的带状分布, 且东西向的出行意愿明显强于南北向.实例分析结果可以为指导交通规划、剥离过境与境内交通量提供方法支持.

3)radiation模型虽然弥补了重力模型的缺陷, 但单纯以人口作为变量, 仍不足以全面地反映各地区对出行发生和吸引的能力, 未来可引入影响发生、吸引能力的因素和指标形成复合参数对模型进行改进, 使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陆大道. 关于避免中国交通建设过度超前的建议[J]. 地理科学, 2012, 32(1): 2-11.
LU Dadao. The proposition to avoid the over advance and inappropriat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s[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32(1): 2-11.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2] 刘东, 金凤君. 地级行政区尺度的中国公路网络发展水平与协调性评价[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2): 241-248.
LIU Dong, JIN Fengjun. Development level and coordination of highway networks of prefecture-leve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in China[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4, 33(2): 241-248.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3] 程钰, 刘雷, 任建兰, . 济南都市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J]. 经济地理, 2013, 33(3): 59-64.
CHENG Yu, LIU Lei, REN Jianlan, et al. The study about measur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growth and spatial structure at county level[J]. Economic Geography, 2013, 33(3): 59-64.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4] DU Guoqing.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syste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case study of China[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2006, 42(3): 225-241. [本文引用:1]
[5] 袁婧. 城市群城际公路客运交通生成与分布预测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07.
YUAN Jing. Study on intercity highway passenger trip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forecast for urban agglomeration[D]. Chengdu: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2007.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6] SIMINI F, GONZÁLEZ M C, MARITAN A, et al. A universal model for mobility and migration patterns[J]. Nature, 2012, 484(7392): 96-100. [本文引用:2]
[7] 荣朝和. 西方运输经济学[M]. 2版.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RONG Chaohe. Western transport economics[M]. 2nd ed. Beijing: Economic Science Press, 2008. (in Chinese) [本文引用:2]
[8]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The Population Census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 Statistics Department of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abulation on the 2010 population censu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10.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1[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statistics yearbook 2011[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11.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Version 4 DMSP-OLS Nighttime Lights Time Series[EB/OL]. (1993-06-15)[2016-06-26]. https://ngdc.noaa.gov/eog/dmsp/downloadV4composites.html. [本文引用:1]
[11]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全球30米地表覆盖数据[EB/OL]. [2016-06-26]. http: //www. globalland cover. com/GLC30Download/index. aspx.
National Geomatics Center of China. Globe land 30[EB/OL]. [2016-06-26]. http://www.globallandcover.com/GLC30Download/index.aspx.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2] 王运静, 陈艳, 李强. 北京市小汽车通勤可达性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4, 14(5): 227-233.
WANG Yunjing, CHEN Yan, LI Qiang. Analyzing the change of commuting accessibility by car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 Beijing[J].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4, 14(5): 227-233.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3] 尹曦辉, 贾元华, 徐文学, . 城市圈综合交通需求阶段性特征分析——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3, 13(5): 194-201.
YIN Xihui, JIA Yuanhua, XU Wenxue, et al.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demand for urban agglomeration: a case study of Wuhan[J].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3, 13(5): 194-201. (in Chinese) [本文引用:1]
[14] 汪恒. 武汉城市圈道路客运需求研究[D].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2006.
WANG Heng. Research on the road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demand of Wuhan urban circle[D]. Wuha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6. (in Chinese) [本文引用:2]